有关数字化转型同样可以有三问:数字化转型是什么;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在哪里;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。
是什么?一场商业模式转换
数字化是什么?
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、数据,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合适的数字化模型,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,在计算机中以0和1表示,继而进行统一处理,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。
数字化转型是什么?
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、数字化升级基础上,能够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,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,可以对企业业务进行系统性重构,对企业组织活动、流程、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等展开重新定义的“爆炸式”力量。
本质是什么?
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智能技术,可以重塑组织关系和生产方式。
数字化转型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,强调数字技术对商业的重塑,赋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,助力新建企业弯道超车,协助传统企业升级换代。
必要性?不跟随,就淘汰!
被称为“未来学家”的尼葛洛庞帝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创办人,在1996年出版《数字化生存》,对未来提出颇具科幻色彩的畅想:
“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、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,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(信息技术)从事信息传播、交流、学习、工作等活动。”
时至今日,尼葛洛庞帝的预测正在应验。
很多行业已深陷其中。零售业,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,以海量的丰富商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,足不出户即可网上购物;银行业,以支付宝为典型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,纷纷涉足金融业务,对传统银行业务展开渗透,开拓自己的金融地盘;交通业,滴滴出行以涵盖顺风车、代驾、拼车、骑行等服务,颠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同时,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;甚至在农业生产中,已有企业开始通过气候、种子、土壤等监测数据,对农业进行精细化运营,提升土地内在价值……
这种颠覆性的业务变革中,产品迭代加速。以用户数首次达到5000万所需的年数为例,收音机需要38年,iPod需要4年,互联网需要3年,而Twitter只需要9个月。
马云说:“如果银行不改变,我们就改变银行!”
在数字化时代,颠覆成为常态,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,速度就是生命,竞争日益残酷,不跟随,就淘汰!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,这是规律!
怎么做?数据化、价值化、智能化
然而,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态度是:相信,但不过分焦虑!
相信即信仰,对未来趋势的认定;不过分焦虑,是对当下转型的负责。毕竟,“数字化”与“信息安全”结伴而生,需同进退,不可单项发展,需齐头并进。另外,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建设性过程,要实现企业决策、运营、生产、服务及盈利模式等全方位覆盖,不可能一蹴而就,是一个探索式创新、升级的转型过程。
就转型路径来看,每一阶段都有其侧重点,而目前处于打造企业“数据”资产向推动企业数据“价值化”过渡的时期,而真正实现数据“智能化”尚需时日。
第一阶段 打造企业“数据”资产
以业务营销为例,前期如何接触客户,包括寻找、圈定、跟进客户,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产品定制与设计,前期反馈等;在接受客户订单后,如何提供具体的服务,包括产品生产、包装、运输及交付收账;客户收到产品后,能通过哪些渠道反馈,反馈系统是否丰富,畅通性如何,能否为后续改进产品与服务提供参考等等,这是一个历经客户社会化、销售线索建立、订单完成、服务提供、评价反馈的完整营销闭环,是专属企业特定产品或特定服务的大数据链,是可以为下一步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依据的实证。
尽管当前还有不少企业并未实现这一逻辑过程,很多环节的数据还停留在纸上或者EXCEL表格中,对于记录、统计、分析环节还存在灵活性不高、关联性不强、分析纬度不完善等情况,但整体来讲,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“数据”资产的重要性,从数据采集到数据管理再到数据建模分析及可视化,基本完成了“数据”资产的搭建。
不过,这只是迈出了“数据智能”的第一步,随着环境的变化,技术的升级,企业进一步的生存、发展和竞争需要先人一步,将这些“数据”资产进行深度盘活,挖掘“数据”资产的内在价值,让数据成为企业前进的真实有力量的驱动力。
第二阶段 推动企业数据“价值化”
换句话说,企业不单单是数据的收集、整理者,而是数据的挖掘者和实际应用人。只有让数据如血液般在企业这个大系统中流动起来,成为真正的营养物质,传输互动渗透才能实现最终的数字化。进一步讲,企业所有交互均是基于数据,对于内外部任何细微变化,都能迅速感知并即刻决策,是基于客观数据的“理性”决策。
举例来讲,企业根据在线用户cookie,如果发现他经常浏览足球新闻,关注某位球星的日常动态,还会随时做出相关评论。那么在登陆购物网站的时候,就可以按照他的喜好,给他推荐一些足球相关的新闻评论关注热点等,甚至相关商品满足他的需求。
实现数据的价值,使其发挥指导作用,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获得收益,是当下科技时代与消费者互动的新模式。但是就目前来看,很多传统企业在这一块做的并不好,除了意识层面墨守成规外,一方面是根据数据调整生产线本身需要花费巨资,成本高,不易操作;另一方面改正个人行为需要管理上的诸多手段,且是长期而漫长的过程。
实际上,用数据说话、管理、决策、考核,当下还需要传统企业挖掘自身优势,探索出更为实际高效的方法、技术和模式,进一步完善企业建设能力。
第三阶段 实现企业数据“智能化”
比如说,某通讯运营商要调研一批用户,电话不仅可以自动拨出,且拨出时还可根据用户的性格特质与沟通偏好,有选择的安排不同的话务员完成。
这次沟通后后会产生一组数据:接通无意向、接通有意向、有意向但不选择、有意向愿意洽谈、洽谈后产生业务关系等等。通过自动化外呼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将为下一次沟通提供依据,如何让洽谈更高效?如何推动意向愿意洽谈?如何沟通容易使用户产生意向?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策略,进一步调整沟通策略,将整个过程展开智能优化。
这种智能化可以帮助企业挖掘销售线索、发现销售契机、提升销售效率,甚至收集产品的优缺点,改进创新推出新品,调整营销策略等,通过数据的智能化操作摒弃传统非理性带来的不确定性,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开创先机,先行进入数字化转型。
根据Deloitte德勤和4Paradigm第四范式发布的“数字化转型新篇章”,连接、分析、智能是数字化技术演进路径的三个阶段,而目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探索式进入智能化阶段。伴随这场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化浪潮,企业提升经营效率,增强行业竞争力,以最基本的保证不被行业所淘汰,预瞻性的调整企业战略,将是成功走向未来的必然之选。
有谁能说,科技行业带来的一场又一场颠覆,不是“变”之功呢?